4月22日,英文学院院长思政第一课在北校区7教314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思政课由英文学院副院长吴庄主持,院长张欣主讲,研办主任焦敏和学院2020级的60多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参与了学习交流。张欣受朱熹《朱子语类》中 “为学须先立志”的启发,将“百学须先立志·外语学科研究生的‘志’与‘学’”作为本次思政课的主题,为全体同学带来了生动有趣又深入人心的思政第一课。
张欣主讲思政第一课
张欣向同学们解读了主题中的“百学”的内涵,其指的是学术、学智等,并结合时代大背景引领同学们感知思政的热度与深度,与同学们一同回顾了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标志性、变革性的概念,特意阐明针对高等教育两个核心词—“变”与“高质量”,为同学们讲解主题中“志”的概念,提出外语专业到“志”是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她指出,实际上上个世纪末国学大师费孝通就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并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何为文化自觉、进而强调了文化自觉在外语学科的核心培养目标。有这样的文化自觉,我们外语学科才能走得远。
张欣引领同学们一同了解2021年3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抓好教学‘新基建’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会议精神,建议同学们应该有学习相关领域新词的高度自觉性。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关注国家对外语学科要求的变化,指出外语的必要性伴随国家的发展加深,并梳理了国家发展凸显高等外语教育价值的历程,阐述了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的工具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国际性价值这三大外语学科价值,强调发展外语教育是全球共识。
张欣结合全面推进“四新”建设,鼓励同学们作为文科生要消除学科不自信。“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文科教育要培养知中国、爱中国、成为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要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她鼓励同学们学术论文、研究选题应与中国的现实进行关联、结合广外的发展,与广外区域优势结合,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高对国家战略的敏感度。
张欣还为同学们介绍了思政课程的发展以及广外外语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计划。根据2020年5月28日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张欣院长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这两个易混概念的差异性,并对高校思政课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专业课程绝不能与思政脱节,专业课程得有思政担当;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课堂现场
在本次课程的最后,张欣通过对外国语言文学A类学科的数据分析,对广外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概况、英语专业概况的回顾,激励同学们要建立学科自信、同时也要自我反省。她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结束了今天的思政课。
本次院长思政第一课,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开启,最后又回到其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加深了同学们对外语学科以及作为外语学习者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的学科自信。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