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系成立于1997年1月,是学院成立时主要的系之一。自1997年成立以来开始招收英语(高级翻译)专业方向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下设口译教研室和笔译教研室。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英语(高级翻译)专业方向以新文科、大英语和全人教育为支撑,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与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跨学科理解与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扎实英汉语言功底,掌握翻译技巧,了解百科知识,能从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传媒等各领域国际语言服务工作的翻译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在学院“英语+专业方向”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翻译方向”对标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路径而设置,参考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南》中翻译专业教学指南的相关内容,设置以下课程模块:语言课程、技能课程、知识课程、实务课程、理论探究课程、翻译技术课程。 通过上述课程模块帮助学生了解翻译的性质、形式、基本概念和认知过程;培养双语思维能力,掌握翻译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技术;实现技能培训与汉英语言提高的双重任务。
二、教学特色和成果
翻译系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多维度、知识融合、能力导向、紧跟时代发展的特点:
1.语言提升、技能训练、知识拓展、实务演练、学术探究、人机协同“六位一体”,有机融合,凸显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相得益彰。
2.注重能力培养,且大部分能力是可迁移的。不论学生将来是否从事语言服务相关工作,这些能力都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终身受益。
3.教学与时俱进,理论结合实践,紧跟行业发展。
翻译系下属的笔译教研室和口译教研室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力臻完美。
1.口译系列课程是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译系列课程”的组成部分。
2.英语笔译创新教学团队是广外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三、人才培养成果
翻译系毕业生投身于各行各业,我系学子的身影活跃在各个领域,发挥专长,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毕业生去向主要包括:
♦外事工作:任职于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外事部门、外国驻华使团等。
♦外经贸工作:广东省外经贸厅、广州市商务局、广东省贸促会、广州市贸促会等地方外经贸政府部门;外资企业、外贸企业。
♦其他政府部门:广东省公安厅、广州海关、广州市教育局等。
♦国企:南方电网等。
♦教育工作:中小学、教育机构等。
♦媒体:南方报系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等。
♦深造:不少学子毕业后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学习。
四、翻译系风采
教师队伍建设:学海无边,书囊无底。翻译系教师虚怀若谷,孳孳不息。
许勉君博士(副教授)在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分论坛上发言
潘莉博士(教授,云山青年学者)在第五届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IATIS)会议上发言
方开瑞博士(教授)和王海瑛博士(云山学者B岗)参加第一届西方翻译研究论坛
科研:笔耕不辍、天道酬勤。在翻译研究的漫漫征途上,翻译系老师积跬步、至千里,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方开瑞教授的著作《语境、规约、形式--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英语小说汉译研究》
许勉君副教授、谢谦老师参编的《新汉英分类口译词典》
王桂珍教授主编的省级精品教材《新编汉英/英汉口译教程》
梁静璧副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国标规划教材《新交际英语》
许勉君(编注).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 加拿大.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教学: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讲台上、教室里,翻译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
Babel主编Frans De Laet教授为学生上口译示范课
口译课堂
笔译课堂
口译大赛评委点评
笔译实践:旬月踌躇、厚积薄发。笔译师生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为国际文化交流和译介事业添砖加瓦。
许勉君副教授参译的教材《管理沟通策略与应用》
方开瑞教授荣获第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微文一等奖
许勉君、韩虹(译著)广府和味.广州出版社,2019
梁碧滢老师的译作《绿生活》
口译实践:师徒同心、慧心妙舌。口译师生在涉外舞台上妙语连珠,传译信息、传播友谊。
我系老师为广州市长在UCLG大会担任同声传译
我系学生为广州奖担任联络口译
我系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同传实践
疫情期间,我系教师为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涉外疫情通报会提供同声传译
学生风采:激扬青春,意气风发。课堂内外,翻译系学子奋发进取、学以致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挥洒汗水。
口译大赛
笔译大赛
Babel主编Frans De Laet教授为我系师生做讲座
课堂上热烈讨论
自成立以来,翻译系师生利用专长,为国家和地方外事交流、经贸往来、文化互鉴、科技合作等各类交流合作提供语言服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