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英文学院英美文学系开展“一人一个思政案例”研讨活动。2023年6月8日,英语文学导论(上)课程组集中在一教北451分享各自的教学案例,并展开讨论。活动由英美文学系主任付晶晶主持。
付晶晶总结了上学期“三进”研讨工作的成果,肯定了文学系课程从中外文学互鉴的视角,注重比较、互鉴、批判、反思,其承载的思政教育内涵让学生学会了“用中国眼光看世界,以世界眼光看中国”。她介绍了本学期开展“一人一个思政案例”的目的,希望老师们能更聚焦某个案例,深挖其思政要点和内涵,用具体的教学任务来呈现如何“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政教学。
付晶晶老师主持教学研讨
接着,课程组老师们依次分享自己的思政案例。蔡晓燕老师以中世纪英语文学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选段为例,认为该部分主要侧重的思政目标为大学生中华民族意识教育。在教学上,她与学生共同细读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片段,领略诗人首创的英雄双行体的特征,以及通过人物形象分析,讨论诗人如何反映中世纪英国社会现实;并进行中西跨文化比较,讨论《诗经》在章法上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以及在反映周王朝时期最基层的奴隶大众的生活和理想上与前者的异同,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诗经》作为汉语文学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展现了浪漫开明、大度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构筑汉民族大度包容、气象万千的民族气魄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蔡老师指出,虽然乔叟捍卫英语创作,但他不是排外分子,他从各民族的文学形式中吸取养分,博彩众家之长,因此他的作品也是充满异质性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由此让学生进一步反思民族文化认同与外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强调民族文化认同要承认差异并采取开发的态度。
蔡晓燕老师分享思政教学案例
付晶晶老师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8》为例,重点侧重创新精神与文化自信的思政要点。她指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年代,在文艺复兴意识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欧洲民族意识进一步加强。十四行诗歌的创作不仅仅流于文学艺术层面,更浸润着英国人民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识。因为创作者迫切地想把英语文学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学区分开来,创新意识成了塑造一个国家灵魂的需要。然而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熟知总会让他们忽视了这些作品曾经具有的创新性,更鲜少关注这种创新性对塑造国家和民族价值的重要性。通过讨论中国著名翻译家梁宗岱先生对《十四行诗18》第一行的处理方式(“我怎么能够来把你比作夏天?”),让学生发现翁诗歌独特的辩论风格、嬗变的夏天隐喻、颠覆意大利十四行诗歌修饰传统的表达等,从而了解和反思莎翁诗歌独特的创新性与诗歌背后的民族意识,强调创新精神在于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时,付老师还向学生介绍十四行诗的中文移植以及中国学者对十四行诗的研究。借此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作家根据中国语言文化习惯对外国诗体进行改造,对十四行诗歌的移植和创新,一直坚持一条中国化道路。而且中国学生在外国文学学习中要积极储备知识、理论和语言,才能在经典学问中发现新问题、新材料,发挥中国学者的创新意识,从而展现世界学术的新潮流。
付晶晶老师分享思政教学案例
郑凌娟老师以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在文本节选细读的基础之上,首先组织学生对爱的追求这一主题展开与自我关联的探讨,之后结合剧作情节详细探索作品如何通过人物间对话而成功塑造了两位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理想主义的主人公形象,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结合介绍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传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自我觉醒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学生们对追求爱这一主题的理解。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间的爱情超越了个体的男欢女爱,是人对理想充满狂喜和庄重的表达,是对人之美好本身的追求和信仰。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应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是基于信仰的一种人格底蕴和境界追求,具体表现为追求崇高理想并执着于把理想变为现实的行动。因此,在习近平主席这一指示精神的启发下,结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文学作品欣赏使学生步入了自我探索和追求的旅程。
刘茂生老师以培根的《论读书》为例,侧重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学习立党、兴党、强党。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党总是坚定不移地号召坚持学习、加强学习,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伴随着每一次学习热潮,党和人民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进步。从延安整风运动时“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在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攻坚克难、推进发展。因此教学中,刘老师把英文原文与王佐良先生的译文比较,帮助学生了解读书的不同目的与途径。他指出,培根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相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的问题。《论读书》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今天,无论是读书治学还是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做到爱读书,会读书,这样才能读好书,才能学好知识。